從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到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高等學校、職業(yè)院校開展實施“五色教育”。當“五育”遇上“五色”,能否讓思政教育綻放“五光十色”?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牡丹江市的黑龍江商業(yè)職業(yè)學院,探訪該校打造的以非遺體驗為核心的特色思政課堂。
黑米、紅米、小米、高粱米、紅豆、綠豆……這些看似普通的五谷雜糧,從2019年8月起悄然成為黑龍江商業(yè)職業(yè)學院美育課堂上糧食畫創(chuàng)作的教學素材。
教師陳麗正在指導學生制作糧食畫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在美育課堂上接受‘五色’教育?!倍綄幹魅吸S志剛說,學院以“五谷”映“五色”,構建了包括糧食畫、剪紙、瀝粉貼金、手繪POP、掐絲琺瑯、攝影等6個項目在內的美育課程模塊。
學生創(chuàng)作糧食畫
以“五谷”映“五色”,糧食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也是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的過程。“上課時,我們會要求學生按照描邊構圖的畫樣,用鑷子和白膠一粒一粒將糧食粘上去,不能做大面積鋪灑,這樣既不牢固,更易造成糧食浪費,潤物無聲地傳遞珍惜‘盤中餐’的價值養(yǎng)成觀念,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育人實踐。”藝術系主任陳麗介紹,授課教師通過糧食與節(jié)氣、糧食種植、不同糧食外形特點等方面,幫助同學們樹立直觀立體的視覺感受,并將歷史文化、歷史印記帶入課堂,通過構建思政立意,將五谷文化與情感認知、美學認知相融合。在老師的示范引領下,學生運用構圖、線條、明暗等造型手法,通過粘、貼、拼等手段自由創(chuàng)作。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在黑龍江商業(yè)職業(yè)學院美育課堂上,東北糧倉的美麗富饒以這種獨具教育意義的方式得到延續(xù)和傳承。
“老師,剪紙?zhí)y了吧?!薄袄蠋煟蹅兗羰裁磮D案?”走進“紅色”剪紙課堂,記者感受到別樣的火熱場景。教室陳列桌上的各類剪紙作品見證著學生們從簡易窗花到復雜作品的進步過程。2020年秋季開學后,為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學院剪紙課程中增加了抗疫英雄人物創(chuàng)作內容。雖然難度增加了,但是看到老師展示的鐘南山院士、奮戰(zhàn)在前線的醫(yī)護人員等人物剪紙圖樣后,同學眼中閃爍出無比期待的目光,紛紛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以巧手剪紙致敬抗疫英雄、為中國加油。
學生創(chuàng)作的鐘南山院士剪紙作品
“在剪紙過程中,鼻子上的口罩壓痕如何既能生動展示又能保證剪而不斷,讓我感覺到剪得很困難?!睂W生許瑞煜說,相比于醫(yī)護人員日夜奮戰(zhàn)、捍衛(wèi)生命的艱辛困苦,雖然自己手中只是一枚小小的剪紙,但她在剪紙的過程中一次次感受到了心靈的教育與震撼。
走訪中,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剪紙課堂再一次聯想到了在報紙、電視上看到的報道,覺得這個課很有意義,很多學生甚至將作品塑封后夾在了課本里,提醒自己即使在和平年代也要永葆一顆奮斗之心,不懈怠、讀好書,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陳麗老師正在講解東北抗聯英雄圖樣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本學期黑龍江商業(yè)職業(yè)學院以“新的歷史條件下賡續(xù)紅色精神”為核心,開設了“東北抗聯英雄·紅色印記”板塊,精選一系列東北抗聯典型人物形象開展主題剪紙制作,開啟了紅色基因融合非遺課堂的積極探索。
《八女投江》剪紙作品
結合時代主題,貼近現實生活。黑龍江商業(yè)職業(yè)學院特色思政課堂與時代精神接軌,與實踐體驗結合,與學生需求貼近,不斷煥發(fā)時代光彩。該學院院長孫萬良告訴記者,從中國傳統建筑的喬家大院兒、福建土樓,到中國書法在當今衣食住行及老字號商品外包裝設計的應用,課堂上講述的“中國故事”精彩紛呈。教師們不斷帶領同學們穿梭在興趣空間和文化空間,帶領青年學子感受傳統文化、傳統美德。
當“五育”遇上“五色”,黑龍江商業(yè)職業(yè)學院用鑄魂育人的堅定信仰和匠心育人的樸素理念,讓思政教育綻放“五光十色”。
記者 蔣平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